“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達到1.19萬億千瓦時,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披露了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數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2022年,全國能源行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2022年風光發電量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一年來,國家能源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政策供給,統籌能源安全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呈現發展速度快、運行質量好、利用水平高、產業競爭力強的良好態勢,取得了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績。”王大鵬表示。
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其中,風電3.6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3.93億千瓦、生物質發電0.41億千瓦、常規水電3.68億千瓦、抽水蓄能0.45億千瓦。
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風光發電不負眾望,成績斐然。
發布會披露,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19萬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加20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可再生能源競爭力不斷增強
發布會披露了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的進展情況。
據介紹,2022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白鶴灘水電站16臺機組全部建成投產,長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抽水蓄能建設明顯加快,2022年,全國新核準抽水蓄能項目48個,裝機6890萬千瓦,已超過“十三五”時期全部核準規模,全年新投產88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可再生能源競爭力不斷增強。”王大鵬介紹,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市場化程度高,各類市場主體多、競爭充分,創新活力強。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成本的大幅下降,陸上6兆瓦級、海上10兆瓦級風機已成為主流,量產單晶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已達到23.1%。同時,光伏治沙、“農業+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分布式發展成為風電光伏發展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5111萬千瓦,占當年光伏新增裝機58%以上。
看向國際,我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發布會指出,全球新能源產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轉移,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全球減排作出積極貢獻,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我國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五方面舉措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確保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質量發展仍任重道遠。
對此,王大鵬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綠色低碳轉型,在確保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
一是圍繞落實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預期,組織可再生能源試點示范,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技術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適時開展“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
二是圍繞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推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建立基于綠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
三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圍繞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在工業、交通和住建等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
四是圍繞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投產,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項目陸續開工,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穩妥有序推進。推動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組織開展抽水蓄能布局優化,推動抽水蓄能又好又快發展。
五是圍繞縣域能源生產、消費、技術、體制革命,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指導地方全面啟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增加鄉村清潔能源供應,探索建設農村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