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網特高壓公司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落實“六精四化”要求新探索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肖 峰 彭 旺 周萬駿 報道 9月4日,萬里長江湖南岳陽臨湘段,大風讓江面翻滾起陣陣波浪。
南陽~荊門~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現場,雙回線路的上相導線均已成功跨越長江天塹。陽光照射下,銀線折射耀眼的光亮,隔江相望的跨越塔正愜意分享“牽手”的成功。
特高壓“第一高”“第一重”“第一跨”……當該工程承載多個史無前例的標簽時,決定了工程建設的難度之艱和考驗之重。大考面前,國網特高壓公司以落實“六精四化”要求為牽引,遵循做實“六精”抓工程建設、做優“四化”促管理提升工作思路,通過精細化管理確保精益化質量提升,矢志打造特高壓電網線路工程踐行“六精四化”要求的樣板示范工地,高質量推進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在該現場,梳理該工程的建設脈絡,也是還原國網特高壓公司踐行“六精四化”要求的探索之旅。
圍繞“精”字做文章,抓好工程建設
8月12日,該工程現場安全沉浸式體驗區更換了新一期場景內容。施工人員阿什莫格和工友一道走進體驗區,身臨其境感受高空導線展放環節危險點辨識及應急處理。逼真的畫面、形象的場景、細節的內容……讓阿什莫格直呼過癮。隨后在安全體驗實操區,根據掌握的安全知識要點,他冷靜處理出現的每一起安全應急場景,最后穩穩通過了導線高空展放上崗考試的“最后一考”。
“這樣的安全培訓課,不僅教會我們為什么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教會如何做?”即將進行導線展放作業的阿什莫格談及了這樣的感受。“掌握了這些安全技能,導線高空展放時心里也不發怵了。”
建設期間,國網特高壓公司圍繞精字做文章,首先精益求精抓安全,不放過一處安全“盲點”。堅持安全工作前置,用“安全策劃零死角”確保“工程建設零事件”。編發安全責任清單和全工序安全提示卡,嚴格落實每一個環節,徹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依靠構建的“54321”全方位防護體系,對現場任一施工環節涉及的人員、機械、材料等實現全天候全要素的精細管控。
為有效應對組塔和導線展放施工時間長、高空風險大、作業工序多、質量要求高等考驗,國網特高壓公司積極提升工程建管信息化水平,堅持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管理難題,提高工程安全管控力度。根據工程施工特點、作業流程、現場環境等要素,研發出構建覆蓋工程建設全要素、現場施工全環節、作業場景全角度的“全景式監控指揮平臺系統”,真正達到安全監控無“盲區”、建設管理“不斷線”。
作業氣象情況精準推送、施工交底培訓“工程云”、施工人員數據實時采集、高空作業場景動態監控……打開該平臺,可進入施工班組人員情況、作業現場場景監控、工程三維設計庫、安全應急預警、裝備使用和信息服務等模塊,實現對工程各個作業鏈條的精準監控管理。
抓安全精益求精,提質量精雕細作。9月4日,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負責人在現場盯著導線的展放組織,看著直聳云霄的跨越塔,開工后所經歷的考驗如一幀幀畫面閃回在腦海里。對他來說,跨越塔基礎施工算是遇到的建設“第一大考”。
湖北側跨越塔地質主要為填土、細粉砂,易塌孔。湖南側跨越塔地下存在大量溶洞,易發生掉鉆、埋鉆等安全風險,以及塌孔、漏漿等質量問題。由于跨越塔工程特點,無法通過位移和移位來避免溶洞對灌注樁的影響。為解決溶洞地質條件下跨越塔基礎灌注樁施工難題,該公司指導施工項目部采取“一樁一探”施工CT勘察方法,進一步探明溶洞分布,同步采用注漿預處理后開始灌注樁施工,保障了后期施工安全質量。應用超聲波透析、低應變檢測技術雙重檢測,確保該工程灌注樁共計268根(含井筒、錨塔、附屬房屋)全部實現了100% I類樁。
基礎澆筑時,為防止混凝土澆筑裂縫的產生,國網特高壓公司按照技術優化方案要求,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制、運輸、澆筑、養護等進行全過程管控,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按照混凝土澆筑測溫規范要求,在跨越塔基礎“四個腿”分別設置23個測溫點,實時監測溫度變化情況,針對性開展保溫、降溫措施,防止溫度裂縫的產生。
8月上旬,該工程順利轉序進入導線展放階段。工程轉序接受檢查時,質監總站多位專家對跨越塔組立情況進行認真檢測,經過現場數據測量、檢查施工檔案等,檢測兩基跨越塔頂部高差最大控制在1mm內,關鍵尺寸控制良好。
針對組塔階段質量管控難點,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與施工項目部技術人員在每一段塔材組立后,會用基于點云信息技術開發的三維重構技術信息系統,進行跨越塔變形動態監測、根開數據尺寸復尺和數字三維結構監測等內容的數據分析。通過對組塔過程中的施工誤差進行“毫米級”控制,及時糾正尺寸偏差,防止誤差積淀,不斷提升組塔工藝質量。
“跨越塔從基礎施工到組立過程中,我們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用精細數據指導施工作業,變‘粗放型’施工為‘精細化’作業,改變過去管理的憑經驗說話、用感覺概略估計的現象,加大施工精細化管理力度,真正實現了提質量精雕細作。”業主項目部項目專責葉松說。
9月3日,在現場看著導線作業組織進展順利,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物資專責潘宏承忙著梳理后期導線進場情況,邊梳理自己心里也輕松了不少。盡管離工程建成投產還尚需時日,但他心里已經清晰感知到了工程建成投產越來越近的信號。
平常,國網特高壓公司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業主項目部各位專責協同工作,猶如合力駕駛工程建設這艘航船,精準管控保證施工符合建設節點要求。不僅在業主項目部內,主動協同,也成為該工程其他參建各方體會最深的詞語。
主體工程開工前,國網特高壓公司超前謀劃,打好工作“提前量”,與屬地公司有序推進59戶房屋拆遷,爭取了建設的主動。導線展放前,及時與地方海事部門溝通,取得跨江手續。每周現場工作例會上,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和監理、施工、物資供應部項目部一起,以碰頭會商的方式,對建設任務進行細化安排,對影響施工的因素一一進行分解克服。在協同這一總要求下,參建各方主動以建設目標為最大公約數,做好自身工作長項,使工程建設合力達到峰值。
專注“精”字巧用力,提升建設效益
7月8日,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湖南側跨越塔組立完成,標志著跨越塔組立全部完成。國網特高壓公司利用高效研制的800噸米落地雙平臂抱桿,實現了跨越塔組塔有效工期僅109天,創造了新的施工紀錄。在該工程建設上,國網特高壓公司通過精耕細作抓施工技術,取得建設效益的提高。
371米的跨越塔作業高度、單次重達幾十噸的塔材吊裝,長達幾個月時間的高空作業,如何保證工程建設和吊裝作業安全?曾一度是困擾工程建管方的頭痛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程建設籌備階段,國網特高壓公司建管團隊詳細研讀跨越塔的設計特點,深入分析跨越塔組立方法,積極推進設計與施工的融合銜接,立足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建設需求,結合市場上成熟的組塔裝備技術,形成了螺山大跨越工程組塔裝備綜合分析報告,明確了裝備的主要技術參數和研制計劃。隨后,國網特高壓公司組織人員前往國內電網相類似大跨越工程現場進行觀摩,深入走訪電力施工裝備制造“頭部企業”,最終確定研發新型的800噸/米級組塔抱桿裝備。
從2021年7月開始著手研發設計,到2022年1月通過試驗,到3月28日該組塔抱桿設備首次運用于工程北側跨越塔組立,通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徹底消除了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的“攔路虎”。該抱桿裝備最大吊裝高度440米、最大起吊作業半徑40米、最大起吊重量20噸、額定起重力矩800噸/米,適用于440米以下各類特大型輸電線路大跨越鐵塔施工。該項設備研發申報發明專利已達4項。
“這套組塔抱桿設備的成功研發,相當于為工程‘量身定做’。” 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安全專責付寶良說。“既解決了工程建設‘卡脖子’技術的制約,填補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又符合工程建設實際,取得研發經費使用和設備技術創新的雙優化。”建設階段,該抱桿吊裝設備作用成效發揮明顯,空中任何位置塔材吊裝可達“毫米級”的控制精度,減少高空作業人員投入,有效提升了組塔效率接近50%。
針對工程建設特點,國網特高壓公司堅持推行創新技術引領施工、優化技術促進作業、改良技術提升作業,聚力技術攻關和深研發,除了研制800噸米落地雙平臂抱桿外,還研制斜式附著式施工升降機等專用設備,填補了電力基建領域組塔系列裝備的缺口。優化操作孔設置17處,革新施工人員腰環安裝等14項關鍵工藝,解決超大式插入承臺施工等9項技術難題,助力工程提質增效。
為確保優化的施工技術和設備在一線末端得到有效落實,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做好工作的“下篇文章”,指導施工單位國網山東送變電公司項目部深化做活細字。南、北兩側跨越塔各分為33段,為提高組塔作業方案的針對性,他們幫帶施工項目部做到塔材組立“一吊一交底、一段一策劃、一百米一總結”,在不斷優化總結施工經驗中“打一仗”進一步。截至8月31日,已申報專利11項,發表論文6篇,形成技術報告6份,2項科技項目完成驗收。
抓技術精耕細作,控造價精打細算。“評判一項工程是否符合精品標準要求,質量工藝好壞和造價經濟性價比是兩項重要的權重因素??桃庾非笠环叫б娑鲆暳硪环叫б?,都有失偏頗,取得兩者協調兼顧才能符合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技經專責李盈盈說。
國網特高壓公司既通過創新施工技術降低建設成本,又從源頭優化設計方案,減少工程整體造價。在該工程設計單位中能建浙江電力設計院工作人員印象中,為優化跨越塔路徑,避免江灘立塔,他們和業主項目部進行了多輪工作碰頭會,最后節省工程造價2400萬元??缭剿涍^設計優化,采用空心鋼管主材和扁平橫擔設計方案,優化塔頭設計,降低塔身總體高度,節省造價約340萬元,節省了施工周期。這樣的例子,在該工程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
對施工單位國網山東送變電公司項目部副經理李振方來說,雖然工程整體造價降低帶來了施工項目部投入成本的降低,但所在項目部卻收獲了另一項增高的指標——特高壓線路人才隊伍培養的數質量。國網特高壓公司依托該工程建設,精心培育強隊伍,大力培育管理能手和技術“尖兵”,實現建設一個工程、帶好一支隊伍。
在現場,業主項目部、監理項目部、施工項目部全部人員都經過工程“螺山夜校”和“專家講堂”的培訓。在工程現場“一專多能”基地,參建各方人員定期開展經驗交流和技術研討活動,通過能力“補鈣”、知識“充電”,強化專業技能提升。
“通過工程代訓人才、崗位磨煉技能和現場鍛煉能力的方式,快速培養和儲備了一批指技合一的人才隊伍。上半年疫情防控趨嚴造成現場人手少,我們通過組建多重備用、梯隊式管理團隊,順利沖過了建設最吃勁的階段。”李振方介紹說。
以“四化”要求為方向,強化工程管理
9月4日,站在地面,當視線仰望時,發現高聳的跨越塔,其頂部已刺進云霧中,一幅塔在云中游、云涌塔尖頭的畫面渾然天成。
而對現場參建人員來說,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從基礎施工到塔材組立,再到導線展放,就是一項以標準化、智能化、模塊化、綠色化“四化”要求為統攬,強化工程管理的特高壓電網建設最佳案例。
走進跨越塔底部,每基跨越塔由“四個腿”穩穩扎根地面。而每個腿則由單個長達1.8m的超大直徑插入式鋼管、4.5m直徑圓形傾斜立柱,澆筑混凝土體積達880m的承臺構成,三者穩固結合有力支撐起了整個塔材重量。對這三項施工任務具體作業來說,國網特高壓公司是迎難而上,大力運用標準化成果,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
“這幾項施工難點是環環相扣,施工技術含量要求極高,稍微的尺寸偏差都將造成后面建設的被動。通過推動‘五庫一平臺’建設與標準化成果落地應用,成功攻克了這一道‘攔路虎’。”國網特高壓公司業主項目部副經理張爾樂說。
建設期間,該公司在樁基、承臺和組塔施工階段,積極應用特高壓工程作業“五庫一平臺”,共享標準化成果4500余項,先后開展6次樣板引路與試點先行,開展超大承臺、百米組塔建設回頭看等8次階段性總結,不斷固化跨越塔施工成果。發布關鍵工藝管控“一表一卡”,明確關鍵工藝流程管控到崗到位要求,進一步提高工藝水平。
大力運用標準化成果益處凸顯,推行智能化管控毫不遜色。建設期間,國網特高壓公司全面展開工程路徑、結構、電氣等方面三維設計,構建完整的螺山長江大跨越工程三維模型庫。對金具、桿塔、基礎實現精細化建模,完成塔—串、塔—基礎的三維旋轉碰撞校核。按照“實用、穩定、互動、安全”原則,構建現場全景式監控系統,覆蓋人、機、物、料、法監測等13個應用場景,實現對作業人員特征狀態、空間位置、塔材組立、抱桿升降機狀態、施工質量參數、高空作業場景、高空微氣象等情況的精準監測?;贐IM技術開展21項施工方案推演,搭建施工方案可視化平臺。
“利用CT勘探、注漿預處理和超聲波透析方法,解決溶洞地質條件下樁基施工難題?;A混凝土澆筑時采取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監測,防止裂紋產生。利用三維重構技術信息系統,進行組塔吊裝數據的‘毫米級’控制……建設中,智能化管控覆蓋施工每一個工序環節,‘智建’成為該工程的顯著標簽。”對此,國網特高壓公司輸電部主任熊織明是深有體會。
通過加大工程智能化管控力度,不僅促進了施工作業的快速推進,也提升了工程建設質量工藝。同樣,帶來此效應還有積極推行工程模塊化建設。
109天!這是跨越塔完成組立的有效工期時間。對特高壓電網線路工程領域來說,這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施工世界紀錄。為提高建設工藝質量和效率效益,國網特高壓公司積極推行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安裝、機械化施工,實現施工作業的現代化。
成功研發世界最高電力抱桿(起吊高度達440米)和SC0A-80型傾斜式施工升降機,搭配400噸履帶式起重機,實現安全高效組塔。利用18套牽張設備集控操作,搭載“二牽三”智能走板,創新實現了大跨越工程可視化架線。此外,采取全工廠預制化鋼筋加工,100%應用直螺紋連接、盤扣式腳手架等先進工藝,定制異形模板解決超大立柱施工難題,助推了工程建設的高質量完成。
“打下這一場‘硬仗’,不僅依靠參建人員的精細作業,大面積采用先進作業設備也是功不可沒。大力采用機械化施工,不僅釋放了成倍施工作業效能,也有助于建設效益的最大化。” 在現場,李振方臉上明顯感受不到工程建設之初的巨大壓力。
9月4日,夕陽下高聳的跨越塔,溫情注視著萬里長江之水緩緩東流,它們與地面的村莊農舍、稻香農田和勞作村民構成了一幅美麗彩圖。工程參建人員無疑是這一幅彩圖的偉大作者。而在建設期間,參建人員堅持綠色化理念施工成為繪就這一幅畫的主基調。
施工中,國網特高壓公司嚴格控制土壤擾動,泥漿實現零排放,棄土實現綜合利用,雨水、污水采取分流處置。通過精細安排施工計劃,達到建設資源和成本精準投入。采用高強空心鋼管塔設計和插入式鋼管技術,節約了鋼材和混凝土使用。